◎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雖然懸疑和驚悚小說也有這種「緊張感」,但你通常能想像有人即將被謀殺。對於短篇故事,即使有個悲傷的結局也容易被接受,而長篇小說情況可能就不同了。
這個困境可能與我的創作順序有關,因為〈喪色記〉是我最後寫的作品,所以在創作時必須避免使用之前已用過的想法與創意,這為我帶來很大的限制。至於其他五部作品,我記得一直到結尾都寫得相對順暢。「這是什麼樣的世界?」或者「在這個世界中會發生什麼?」的感覺,正是科幻與奇幻等文類吸引人的核心所在。如果真的發生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我並不特定於某類型或導演,而是看封面挑選我感興趣的作品。
而當這些感官回饋給我們某些異常時,我們認知的世界就會歪斜,我們的欲望就會失控。他可能平淡無奇,但在關鍵時刻卻能展現出行動力與決心,這樣的主人公或許正是讓故事變得更加「美味」的元素。在人類情感和關係的複雜領域中,愛是最深刻、最迷人的體驗之一。
這種行為會給對方帶來壓力,並最終損害關係。關係滿意度下降:過度自私往往會導致關係中的整體滿意度下降。關係不穩定:在極端情況下,過度的自私會導致關係的破裂或解體。然而,為了愛情的蓬勃發展,必須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操縱行為:操縱可能成為實現其慾望的工具,對伴侶造成情感傷害。以 「自我」 為中心的興起 近年來,愛情呈現出一種不同的形式——自私占主導地位。
過度的自我中心,通常被描述為極端自私,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能會成為浪漫關係中的有害力量,削弱維持關係的情感吸引力。愛情曾經被視為個體之間無私且深厚的情感聯繫,但現在卻越來越受到極度自私的損害。它可能會惡化和發展,進一步加劇衝突,使維持健康和諧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困難。當一個或兩個的潛在對象主要都關注自己的需求,並且不願意妥協或考慮伴侶的觀點時,就會產生一種敵對的環境。
合作夥伴必須就他們的需求、願望和擔憂進行公開和誠實的對話,這可以促進理解並為更健康的愛情鋪平道路。理解愛的本質 在我們踏上愛情中極端自私的錯綜複雜的旅程之前,掌握愛情的真正本質至關重要。愛是一種將個體連結在一起的情感,創造出一種超越表面界限的獨特連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導致關係中的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感。
這是一種無形的開關,它讓兩個人更親近。愛的核心是一種無私的情感,當人們優先考慮彼此的幸福時,愛就會蓬勃發展。
沒有信任,愛情就會枯萎。「利己主義」的心態 現代人際關係常受到「利己主義」心態的困擾。
這可能包括財務方面的要求、時間的要求,或者是不切實際的期望。在這裡,我們探討過度的自我中心如何滲透到愛情的領域,侵蝕其真正的本質。重新點燃同理心 重新發現同理心至關重要,伴侶應該有意識地努力理解彼此的感受和觀點,並優先考慮彼此的觀點並寫達成平衡關鍵在「起承轉合」,小學作文課時老師諄諄教誨的作文要領。卜洛克引用一句出版律,講得太好了:「第一章可以賣掉這本書,最後一章可以賣掉下一本書。多讀文學大家的作品就知道,不是這樣的。
聽過寫作教學指導者傳授,作文要做到:第一段起,第二段承,第三段轉,第四段合。怪誰啊?怪自己講話沒重點,不會把握開場白。
陳雪說,她的長篇小說常常寫到三五萬字的時候就會作廢重來,這樣子反反復復,大概寫到第三四個版本才能夠確定。先寫出來再說,不要卡在那邊。
但我們寫作不須硬著依循過去/現在/未來的時序。陳雪強調寫作要有規律,日復一日寫作,保持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數量,若寫出來的文字最後全部刪掉,就當作是敲打鍵盤的練習。
但對某些人來說,或許這句話不是廢話,值得一說。但這不代表開頭必須語不驚人死不休,卜洛克在前一章〈開場白〉舉了好多例子,其中一例,說他自己某小說寫出長長的場景,只為了設定故事的風格——定調,把讀者帶進小說情境。沒有字,什麼都不用談,一如沒有蛋永遠孵不出小雞。文:果子離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說,友人一句話,讓他終身受用無窮,他視此語為不傳之祕。
規律工作可以讓寫作者一直保持在寫作的感覺裡,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制約。但老師這樣教,恐怕不少學生這樣學,等學生變成老師,世世代代教下去,形成規範。
而有時只以名言開場,沒情節,沒人物,卻緊緊吸引住讀者。說到工作定時定量,卜洛克另有見解。
有這麼了不起嗎這句話?不就是記敘文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手法嗎? 不只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散文或任何文章都一樣,不一定得按時間、情節直直順流而下。這就是「不要在開始的地方開始」的意思。
」 高雄陳先生說了:「主持人好,大家好,我覺得主持人講得很好,我有三個意見,希望講出來給觀眾朋友們作個參考,這是我長期思考的心得,首先呢⋯⋯」 好,謝謝陳先生⋯⋯下一位,台北張小姐。書中有篇標題叫〈讓寫作成為習慣〉,一旦寫作成為習慣,不寫便難過。作品不能這樣,只恐讀者跑掉,編輯打回票,因此才有段落章節調過來的技巧。陳雪《寫作課》也提到調動段落章節的事,但無關寫作藝術,而是寫作的態度。
然而卜洛克說,只有在打字機和電腦前,用鍵盤一字一字,一頁一頁寫完,才是在工作,其他的雜事雖然重要,雖然都跟寫作有關,但思考、研究、校對、聯絡、修改、編輯等等寫作的外圍工作,都不是工作。開場白說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這是第一印象,讓觀看者決定看不看下去。
起承轉合也一樣,它是文章結構沒錯,只不過第一段未必是起,起承轉合並不是寫文章時的先後次序。「從前,從前」,這是童話寫法,寫給小朋友讀不能太複雜。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有一篇〈小說家的時時刻刻〉,篇名取得真好,他講的內容也很有意思——作家回答一天創作多少時間的時候,往往會說實際上寫作的時間不只是在書桌前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時間,而是隨時都在創作,腦子裡一直想著稿子的事,尤其是寫長篇小說,與所創造的人物與事件長相左右,心思牽掛,感情牽絆,魂牽夢繫,牽連不休。可憐哪,我將芳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9:03天狐定制
2025-04-05 08:58天狐定制
2025-04-05 08:29天狐定制
2025-04-05 08:01天狐定制
2025-04-05 07:41天狐定制
2025-04-05 07:41天狐定制
2025-04-05 07:40天狐定制
2025-04-05 06:50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0天狐定制
2025-04-05 06:23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